2年前,當李凱爾披上中國男籃的戰袍時,人們并不認為中國籃球正式開啟了歸化時代,因為李凱爾是一個太過特殊的存在,他有八分之一的中國血統,也已經來過深圳認祖。彼時大家的共識是,如果沒有李凱爾,那一屆中國男籃就不會有外援。
隨著那一屆男籃世界杯中國隊再度兵敗,更多人意識到,歸化球員已經是大部分國家籃球隊的標配。亞洲地區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早已啟用歸化球員,歐洲的西班牙、希臘、斯洛文尼亞,非洲的南蘇丹,甚至美國男籃在奧運會上也有了恩比德的加盟。無論本土陣容實力強弱,歸化都已經是常規配置,“藥還是飯”這樣的問題似乎只是自縛手腳。
在2023年男籃世界杯之后,關于中國籃球開啟歸化時代的討論從未停止,2025年初,我們已經看到了明確信號。中國男籃主教練郭士強在接受央視和咪咕的采訪時都直接表達了歸化的重要性。“歸化球員對于中國男籃非常重要,因為歸化球員的能力本身很強,我們需要歸化球員,而且現在全世界所有的國家,無論是亞洲,歐洲,南美都有歸化球員,這是籃球發展的一個趨勢。”他說道。
終于,隨著中國籃協在5月初下發一紙文件,中國籃球開始加速進入歸化時代。
籃協下發的文件名為《中國籃球協會入籍籃球運動員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旨在落實國家對籃球運動發展的戰略目標,通過規范高水平入籍籃球運動員的引進和日常管理,提升我國籃球競技水平。這份《管理辦法》只有短短5頁,是一份比較籠統的文件,我們可以給大家劃出三條重點。
1.中國籃協將歸化的工作交由各地方體育局和CBA俱樂部來主導,也就是俱樂部來為國養士,當然他們本身也將享受聯賽中歸化球員提升全隊競爭力的福利。
2.入籍球員要經國家移民管理局依法批準加入(或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籃球運動員。這意味著入籍球員必須放棄原國籍。
3.入籍球員的引進應堅持四大原則:文化認同、血緣優先、總量控制、能力為重。
對應這三條重點,大家不難想到各俱樂部在推進時面臨的問題和擔憂。首先,既然操作歸化由俱樂部主導,他們就必須明確自己后續得到的“福利”有哪些。籃協下發了《管理辦法》,但CBA已經管辦分離,下賽季聯賽的歸化和外援制度、工資帽的設定都尚不清晰,這就讓各俱樂部沒法動手操作。比如,下賽季允許每隊擁有幾名歸化球員?歸化球員是否完全視為本土球員,可以在四節比賽里隨意登場?
其次,歸化球員需要退出原國籍,而籃球這項運動又以美國產出的高水平運動員最多,這就和足球不同。讓一名球員退出美國國籍,和讓一名球員退出南美國家的國籍,成本顯然不同。將這一任務全部壓在俱樂部頭上,有不少民營俱樂部感到壓力巨大。
相比之下,《管理辦法》中的四大原則反倒是小問題。所以眼下,大部分俱樂部都在持觀望態度,更多民營俱樂部則是將目光投向了那些國企運營的俱樂部,等待他們投石問路。這一切或許要等到CBA公司召開股東大會,確定下賽季歸化相關政策后才有眉目。
回歸到國家隊層面,目前中國男籃心儀的歸化人選倒是比較清晰。周琦曾表示,他心中理想的歸化球員要具備強解能力,要能“干”。主教練郭士強也曾在采訪中坦言,主要考慮關鍵時刻具備強解能力,能打1、2號位的外線球員。CBA總決賽舞臺上,正好有一位G3轟下44分5籃板7助攻,攻防一體帶隊贏球的小外援,而他恰好還曾在郭士強手下效力過,一切不言自明。
北京時間5月14日,2027年男籃世界杯亞大區預選賽分組已經出爐,中國男籃和日本、韓國、中國臺北分在一組,今年底就將展開新一輪世界杯的征程,而這也是沖擊2028年奧運會的起點。在那之前,我們是否已經擁有了新的歸化球員?距離第一顆石子投出的那一刻已經越來越近。
(文/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