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王曉瑞廈門報道
還記得今年9月的那場0比7嗎?當時的中國隊,就是吃了日本隊變陣325的虧。而在廈門迎來二番戰時,伊萬巧妙地排出一個4321陣型,表面上看,這還是用本方的縱深限制日本隊的寬度,似乎猶如以卵擊石,但實際上,卻收到不錯的效果。
一個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王上源身邊的兩名后腰謝文能、徐皓陽,能夠恰到好處地支援胡荷韜與楊澤翔。尤其是日本隊此役在輪換后,派上伊東純也司職右翼衛,而讓久保建英擔任右前腰。
光聽名氣,幾乎中國隊的左路又要被打穿,但21歲的胡荷韜頂住了壓力。但他直言,一切源于賽前針對性的部署。
“在比賽前,我們就知曉日本隊大概的陣型、戰術,然后也會針對性地做出一些部署。比如在一對一防守時,會有人來一起幫忙協防。”胡荷韜說,他和隊友們都研究了澳大利亞1比1逼平日本隊的錄像。“看完比賽視頻以后,感覺需要好好學習。”
而從比賽伊始,至少在一對一防守時,中國隊已沒有首戰那么吃力。日本隊嘗試二打一的話,謝文能就會補到胡荷韜這一側。“我們溝通也比較多,加上我倆本身很熟,在國奧隊就曾一起踢過。”賽后,謝文能向記者這樣揭秘。然而不只是謝文能,后來在輪換換位時,徐皓陽也曾多次補到左路協助胡荷韜。“我們打出了精神力,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盡管最終還是輸掉比賽。”對此,徐皓陽也很肯定每個人的態度。
賽后數據顯示:伊東純也、久保建英的1對1成功次數,均是不到50%,包括盤帶成功率也比往常低了很多。久保建英只有1次過人成功,伊東純也更是為零,賽前,被很多日本媒體所暢想的比翼雙飛現象,根本就沒有在此役出現。
但胡荷韜賽后依然有些遺憾,這是源于第3粒丟球的發生。“當時伊東純也在傳中時,我腳底下打滑,結果被他很輕易地傳出,確實是自己的一個失誤。”賽后,盡管很多人認為他的表現要好于10月客戰澳大利亞,胡荷韜卻直言:“并沒有吧。”他說,“我覺得面對他們這些更高水平的球員,防守上確實會有點壓力,并沒有發揮出自己更好的水平。”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比起身體上的疲勞,更大的疲憊在于頭腦上,“思想上會稍微比身體上更加疲憊,或者說是雙重疲憊。”
但在賽前,胡荷韜就很期待與久保建英、伊東純也,包括堂安律的對決。他感慨道,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畢竟只有21歲,而胡荷韜一直有著遠大的追求。“對我來說,見識到更高水平的球員,與他們在一起比賽,對于我后面的發展,也會有更大的幫助,然后對自己也有一個的大概。”他說,這種歷練還是很積極的,“因為我也想見識到這種高水平的球員,包括同是來自亞洲,我也要爭取達到這樣的水平,努力地向他們學習。”
相比之下,日本隊左路因首先派上中村敬斗,而并非三笘薫或者前田大然,進攻威脅度是有一定的下降,在打法上也有明顯右傾。盡管森保一后來也派上了三笘薫,后者反而踢得也很隨意。當然,這在伊萬看來,也是中國隊針對性防守的成功體現:“我非常滿意球員對于技戰術的執行,非常完美地體現了出來,并且取得了積極的結果。”他說,“球員們在前場勇敢地進行緊逼,盡管對手技術出色,但我們仍舊執行得很好,這也會讓我們更加樂觀地面對隨后的比賽。”